日幣兌美元十年持續貶值,不僅反映兩國貨幣政策分化,更為投資者提供了順勢交易、套利和資產配置的多重機會與深刻的市場洞察與投資策略。
過去十年,日幣美元的匯率呈現顯著貶值趨勢。 2015年時,1美元大約兌換120日圓,而到了2025年,匯率已升至148至150日圓附近,甚至在2024年夏天一度突破161日圓,創下近40年來的低點。這種長週期的大幅波動不僅反映了兩國貨幣政策的巨大差異,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值得關注的機會窗口。
2015年前後,日幣兌美元穩定在110至120區間,當時日本經濟持續低迷,央行採取寬鬆政策,美元相對強勢。 2016年起,日本正式引入負利率制度,市場對日幣前景更加謹慎,匯率一度逼近100,但很快又回升。隨後幾年,在美國升息週期帶動下,美元節節攀升,而日圓因日本維持極低利率政策而長期疲軟,日幣美元持續走貶,至2022年已跌至135左右。
真正劇烈的變動發生在2023至2024年。美國為抑制通膨多次升息,而日本方面仍未退出寬鬆政策,導致日幣兌美元在2024年7月跌破160.創1986年以來新低。這一走勢引發市場高度關注,資本市場的避險情緒也隨之調整。進入2025年,雖然匯率回穩,但仍維持在148-150日圓/美元之間,較十年前明顯貶值。
年度 | 日幣兌美元區間 |
2015 | 115–125 |
2016–2018 | 100–115 |
2019–2020 | 105–110 |
2021–2022 | 110–115 |
2023–2025 | 135–161 |
日幣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,對外匯和資產配置型投資者而言,具有高度參考價值。首先,日本貨幣政策的穩定寬鬆為日幣形成天然弱勢環境。對於專注趨勢投資的參與者,日幣長期走貶構成了順勢做空日圓的可行策略,特別是結合高槓桿外匯產品或貨幣基金。
其次,日幣走勢與國際資本流動高度關聯。在美聯儲進入升息週期的背景下,日幣不僅失去了作為避險貨幣的吸引力,甚至成為資金套息交易的目標。許多機構透過低成本借入日圓,投資高收益資產,進一步放大日圓下跌壓力。這一趨勢強化了美元資產的吸引力,也說明市場對日幣貶值形成結構性共識。
再者,日幣疲軟使得日本相關的資產出現階段性低估,包括日本出口型企業的股價,或日幣計價的ETF產品。部分投資人開始關注日圓資產未來潛在的反彈機會,尤其是在日本政策可能轉向或通膨有所顯現的背景下。
此外,日幣匯率波動幅度大,提供了短期交易機會。從2023年初的130水準到2024年中旬的161,僅一年時間振幅超過30日圓,這種等級的波動為短線投資者提供了良好套利空間。
日幣兌美元過去十年的走勢,不僅是貨幣政策變化的直接體現,也是資本市場訊號。從長期貶值到階段性劇烈波動,背後折射出全球資金流向、利率差異與市場風險偏好的變化。對投資人而言,日幣已不只是一個觀察指標,更是具備實際操作價值的投資切入點。無論是跟隨趨勢進行中線佈局,還是尋找短線波段機會,日幣美元這對貨幣的表現都值得持續關注。
【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】: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,無意作為(也不應被視為)值得信賴的財務、投資或其他建議。
台灣股市大盤自1966年起經歷了從初創到高速增長、震盪調整,再到以科技為核心的新牛市,反映出台灣經濟的發展和市場波動的規律,投資需理性謹慎。
2025年07月2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