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幣定存試算是透過利率與匯率等多重因素,預估外幣定期存款的實際收益與潛在風險,協助投資人做出更穩健、理性的判斷與科學的選擇。
外幣定存試算意思是:在把錢存成外幣定期存款前,先預估一下能賺多少利息、到期後總共能領回多少錢。這是一種幫助投資人評估利息收入和風險的簡單計算工具,主要用於判斷存不存、存多久、存哪種幣種最划算。
簡單來說就是兩個部分要算:
利息收益:看你這筆外幣存款能賺多少利息;
實際回收金額(折合本國貨幣):你將來拿回的本金+利息,換回新台幣、人民幣或其他本幣後到底值多少錢。
真正進行試算時,會發現計算的背後不只是把利率套進去那麼簡單,而是要結合多種變數──特別是匯率變動的影響。
外幣利率(年利率)
利率越高,利息越多。不同國家、幣種和銀行提供的利率差異很大。例如美元可能1.8%,澳元可能3.2%,日圓甚至只有0.01%。期限越長,利率一般會稍高,但彈性會降低。有時同樣是1年期,銀行A和銀行B的利率可能差到1%以上,所以利率是決定能賺多少利息的首要因素。
匯率(買進匯率、賣出匯率)
你存的時候要用本國貨幣換成外幣(按銀行賣出匯率),將來取出時再換回本幣(按銀行買入匯率)。這個匯差會影響你最後「換回來」時賺不賺錢。如果定存期間外幣貶值,那你雖然賺了利息,但實際換回本幣可能是虧的。相反,如果定存期間外幣升值,就可能出現「利息+匯差雙贏」的情況。
存款金額與門檻
金額越多,產生的利息越多。但有些銀行會設定起存門檻,例如最低1,000美元才可定存。大型金額對匯差的敏感度也較高,因此計算誤差要更謹慎。
存期長短
3個月、6個月、1年、甚至2年,期限越長,利息越多,但資金越不彈性。如果中途提前解約,多數銀行會不計息甚至扣手續費,等於你空等了時間卻沒有收益。
是否複利計算
有些外幣定存是單利(只算一次利息),有些是複利(利滾利)。若是長天期的複利定存,最終收益將明顯高於單利計算結果,因此試算時需明確存款產品的計算方式。
手續費或其他附帶條件
雖然外幣定存看似穩健安全,但有些銀行會針對外幣帳戶收取管理費、外匯兌換手續費,或對利息課稅,這些額外支出都會降低你的實際收益。因此試算時不能只看“表面利率”,而是要算“淨收益”。
此外,如果你選擇網路銀行或數位定存方案,可能還有特別加碼利率,但多數也會附加條件,例如需新資開戶、資金必須來自他行等,使用者在試算時也應一併考慮。
所以說,外幣定存試算其實就是一場事前演練,把可能賺到的利息、匯差變動以及各種成本都算進去,再評估到底值不值得存。如果你只是希望保值或多賺點利息,可以選擇利率較高、匯率風險低的幣種;如果你本身有換匯需求或海外消費打算,那就更適合結合自己實際需求來做配置。
【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】: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,無意作為(也不應被視為)值得信賴的財務、投資或其他建議。
聯準會開會時間:FOMC每年舉行8次會議,通常在 1、3、5、6、7、9、10、12月。投資需關注利率決策、政策聲明、點陣圖、主席發表會和QT訊號。
2025年07月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