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經濟數據發佈時間備受關注,除核心月度數據(非農、CPI等)外,重要季度數據(GDP及企業盈利)及重大決議事件公佈時間也是投資者須知要點。
炒美股、玩外匯、做投資?想在金融市場搶佔先機,盯緊美國核心經濟數據的發佈時間至關重要。本指南為您整理美國最重要經濟數據的常規發佈時間。
內容涵蓋:哪些數據最值得關注;各大數據常規公佈日與時刻(均指美國東部時間,請注意夏令時與冬令時的轉換);數據中要看什麼以及數據如何牽動我們的投資決策。
❯市場關鍵所在
資料名稱 | 公佈機構 | 常規公佈時間 | 重點關注方向 | 投資意義簡述 |
非農就業報告 | 勞工統計局(BLS) | 每月第一個週五8:30 | 新增非農就業人數、失業率、平均時薪成長率 | 市場核爆點!直接影響美聯儲利率預期、美元、美股、黃金、美債。強勁數據通常利多美元/美股(經濟強),利空黃金/美債(升息預期升)。 |
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| BLS | 每月第10-15日左右8:30 | 整體CPI、核心CPI(剔除食品能源) | 核心通膨風向標。超預期升高強化升息預期,利空股市債市,利多美元;反之則相反。影響所有資產定價。 |
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 | BLS | CPI公佈後一週左右8:30 | 整體PPI、核心PPI | 反映上游通膨壓力,預示未來CPI趨勢。邏輯類似CPI,但對市場衝擊通常小於CPI。 |
零售銷售 | 普查局 | 每月約15號8:30 | 整體零售額、"控制組"零售額(核心零售,用於GDP計算) | 消費者支出晴雨表。強勁數據預示經濟健康,利好風險資產(股票)、利空債券;疲軟則引發衰退擔憂。 |
ISM 製造業PMI | 供應管理協會(ISM) | 每月第一個工作天10:00 | 綜合指數(50為榮枯線)、新訂單、就業、物價支付分項 | 製造業先行指標。 >50擴張,利好股市(尤其工業股)、大宗商品、美元; |
ISM 非製造業PMI | ISM | 每月第三個工作天10:00 | 綜合指數、商業活動、新訂單、就業 | 服務業占美國經濟大頭!其榮枯對整體經濟判斷至關重要,市場影響邏輯同製造業PMI。 |
ADP 民間就業報告 | ADP公司 | 非農業前週三8:15 | 民間部門新增就業人數 | 被視為非農資料的"預熱",但有時預測準確度受質疑。仍會引發市場短期波動。 |
JOLTS 職缺 | BLS | 每月下旬,滯後一個月10:00 | 職缺總數、離職率 | 勞動市場緊俏程度指標。高職缺/離職率顯示勞動市場強,強化升息預期,邏輯同非農。 |
密西根州消費者信心指數 | 密西根大學 | 每月兩次(初值月中,終值月底) 10:00 | 消費者信心指數、1年及5-10年通膨預期 | 反映消費者情緒和通膨預期錨定情況。信心足利好消費股;通膨預期上升利空債市。 |
*時間小貼士: 美國東部時間冬令時=UTC-5,夏令時=UTC-4;北京與台灣地區同為UTC+8時區。例如非農數據,北京時間冬令時為21:30,夏令時為20:30;對應的台灣時間(UTC+8)同樣為冬令時21:30,夏令時20:30。
❯描繪更大經濟圖景
一、GDP 國內生產毛額(初值、修正值、終值)
公佈機構: 經濟分析局(BEA)
時間: 初值(季度結束後約4週)、修正值(約8週)、終值(約3個月)。通常在月底或下月初8:30。
關注點:
①實質GDP年化季率成長率:核心成長指標。
②分項貢獻:個人消費支出(PCE)、私人投資、政府支出、淨出口。
③核心PCE物價指數(包含在報告中): 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膨指標!
投資意義: 衡量整體經濟健康狀況及成長速度。強勁成長支撐企業獲利,利好股市;但也可能引發過熱和升息擔憂。核心PCE對利率政策預期至關重要,直接影響所有資產。
二、企業獲利季報(非官方經濟數據,但至關重要)
時間: 1月、4月、7月、10月為主要財報季,持續數週。
重點: 各產業龍頭股(尤其科技、金融巨頭)的營收、獲利(EPS)、未來指引。
投資意義: 直接影響個股和板塊走勢,是股市波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。整體財報好壞也反映宏觀經濟對企業的影響。
美聯儲利率決議與聲明: 每年8次(約6週一次) 14:00 (公佈) / 14:30 (主席發布會)。市場絕對焦點! 決議本身、政策聲明措辭、經濟預測摘要(SEP)、點陣圖以及主席發布會都蘊含未來政策路徑線索,引發巨震。
PCE物價指數(月度):BEA公佈,通常在月底8:30,美聯儲官方通膨目標指標,重要性極高,市場反應邏輯同CPI。
耐久財訂單(月度): 普查局,月底或下月初8:30,關注扣除運輸(飛機)的核心資本品訂單,反映企業投資意願。
新屋開工& 營建許可(月): 普查局,月中左右8:30,房地產市場的先行指標,對利率敏感。
成屋銷售(月度):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(NAR),通常月中下旬10:00,反映房地產現狀。
工業產出與產能利用率(月度): 美聯儲,月中左右9:15,衡量製造業、礦業、公用事業實際產出。
Markit PMI (初值/終值): S&P Global,比ISM稍早發布(製造業初值約當月23號,服務業約24號)。提供另一視角的PMI資料。
1、預判宏觀經濟週期: 綜合GDP、就業、PMI、零售等數據,判斷經濟處於擴張、過熱、滯脹或衰退階段,決定大類資產配置(股、債、商品、現金)。
2、把握美聯儲政策風向: 通膨(CPI/PCE)和就業(非農/失業率)是美聯儲決策的"雙支柱"。數據持續強勁增加升息/維持高利率機率;數據顯著走弱則增加降息預期。這直接影響:
美元匯率: 升息預期強通常支撐美元。
美債收益率: 加息預期推高收益率(價格下跌)。
黃金: 無息資產,實際利率(名目利率-通膨)上升利空黃金。
美國股票:適度成長+溫和通膨最有利;激進升息或衰退預期則利空。
3、洞察產業輪動機會:
強勁的零售銷售、消費者信心利好非必需消費品。
高漲的ISM製造業PMI、工業產出利多工業、原料板塊。
利率預期變化深刻影響金融(銀行)、房地產、科技(成長股估值)。
能源價格波動影響能源股及下游產業成本。
4、管理交易風險:
重大數據公佈前: 市場波動性往往上升(VIX指數升高),流動性可能下降。投資者常選擇降低部位或使用選擇權對沖。
資料公佈瞬間: 市場可能劇烈波動,"買預期,賣事實"現象常見。需警惕滑點和流動性風險。
解讀差異: 市場較關注數據與預期值的偏離程度,而非絕對值本身。需結合資料細節(如非農中的薪資增速、勞動參與率)及未來預期綜合判斷。
有效率地管理資訊洪流的第一步是系統化地追蹤資料發佈時間。強烈建議投資人將權威的全球財經週曆納入日常流程,方面及時關注平台提供的即時更新、準確無誤的數據公佈時間表(精確到分鐘,並標註時區)。
掌握美國經濟數據的核心脈搏,是穿透市場迷霧、掌握投資先機的關鍵武器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多次強調"數據依賴"的決策路徑,這意味著每一次重要數據的發布,都可能重塑市場對未來利率和經濟的預期。希望這份指南助您建構系統化的資料追蹤框架。
【EBC平台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】: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,無意作為(也不應被視為)值得信賴的財務、投資或其他建議。
香港股市指數:恆指代表傳統金融、地產,反映市場全貌;恆生中國企業指數聚焦內地國企,反映金融與能源走勢;恆生科技指數專注科技,體現新經濟發展。
2025年07月14日外匯交易的最佳指標是透過靈活組合趨勢、動量和波動率類指標,結合自身交易風格和市場環境,科學提升判斷準確性和交易勝率,從而實現穩定盈利目標。
2025年07月14日國際股市看盤投需要了解三大面向:關注哪些核心市場的指數?不同市場的交易時間接力?以及匯率變動對盤面的影響,幫助投資者精準地捕捉市場訊號。
2025年07月14日